当前位置: 首页 >> 中文版 >> 要闻动态 >> 行业要闻
行业要闻

法治追梦人——访中伦律师事务所创办人张学兵

发表时间: 2013-10-21 访问次数:3,144

                          

                                          □本报记者蔡岩红

  记者:《中伦的秘密》一书热销,掀起新一轮的律师热,当初是什么促使你选择做律师?
  张学兵:上世纪80年代中期,经济体制改革逐渐深入,在日益市场化的经济环境下,律师的作用已不局限于传统意义下的刑民案件,而是可以为日益活跃的企业提供更丰富的法律服务。这个魅力吸引了我,使我义无反顾地迈入到这个行业。
  在中国政法大学读研期间,时任司法部中国法律事务所中心主任任继圣、副主任高宗泽的两场讲座是我人生重要的转折点。任老师讲的是律师在商务谈判中的作用,高老师讲的是海商海事法律。当时两位老师所讲内容对我来说如同开启了一扇窗,让我看到了一个崭新世界,使我所学的法律知识呈现出光芒。而在从事律师行业中,会有一种成功实现了代理诉求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这种成就感和满足感不断贯穿于工作始终,这种慢慢累积的满足感就是律师价值的实现。
  记者:书中写到,你是从国办所辞职创办了合作制律师事务所,当时创办中伦律师事务所的初衷是什么? 
  张学兵: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后,深化改革成为主旋律,司法部也开始试点律师体制改革,允许合作制律师事务所进行试点。那时的我经过四年多在中国法律事务中心的律师执业经验,已将法律服务市场看得越来越清晰,感觉律师队伍的人数尽管逐年增多,但并未解决高端法律服务市场供给不足的问题。而随着改革开放与立法的推进,法律已越来越细分,法律服务专业性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当时,几位发起人多供职于国办的律师事务所,身份上是有行政级别的国家干部,位置上是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下海的抉择诚属不易,只因发起人怀有共同的理想,即创办一所可以实践自身思考和理想的律师事务所,才使中伦作为脱离旧体制的新生儿应运而生。
  记者:你对中国律师的地位与作用如何评价?
  张学兵:律师工作具有很强实践性,充满挑战性,它需要调动你所有的智慧,去维护委托人的利益,去促进一个个交易的实现或追求案件的最好结果。而每一个交易的实现或案件的成功代理的过程既是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也是间接推动整个社会法治进步的过程。
  律师做为法律职业共同体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应该也必须在国家的法治进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与影响。律师通过对法律的诠释,对具体案件的代理及对委托人权益的维护,最终恰当地把当事人的诉求纳入法治轨道来解决。所以,律师是社会稳定极其重要的中间力量。
  记者:你认为中伦成功的秘密是什么呢?
  张学兵:中伦走到今天,得益于它的制度、机制、文化,能够把大家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中伦的特质与成功的秘诀是奉献、共享、团队作战。
  2012年钱伯斯(国际权威法律评级机构)评价榜单上,中伦共获得了15项提名,排名中国律所之首。在钱伯斯推荐的各个专项律师名单里,中伦共有46位律师被推荐,意味着中伦有近三分之一的律师被钱伯斯评为中国最好的专业律师,并推荐给全球顶尖客户。
  如果说20年前创办中伦时我对中伦追求什么样的目标并无具体蓝图,如今,这个梦想已经非常清晰了,即通过中伦律师高质量、高水准的法律服务,为客户解决相关个案,让每一个案子都得到公平处理,使客户的权利得到维护、利益得到实现。
  记者:目前很多年轻人怀揣律师梦,对他们有何寄语?
  张学兵:选择进入律师职业的法律人,应当有追求法治、维护公正的“律师梦”。现在律师执业竞争比较激烈,对于刚刚踏入律师行业的年轻律师一定要做好吃苦的准备。做律师不是法律商人,不是以贩卖法律知识为生的群体。他是社会力量的代表,是个体权利的维护者。他没有立法者和司法者的权威,不能像立法者或者司法者一样改变规则或者决定胜败,他能做的只是运用自己的法律知识和经验给委托人以合理、有效的帮助。
  在中国大地热议“中国梦”的今天,我希望大家作为法律职业未来的新生力量,能保持对法律的忠实,对法治的梦想,从点滴工作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