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文版 >> 律师文化 >> 业务研讨
业务研讨

王昌平: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浅析

发表时间: 2013-12-27 访问次数:4,498
  内容摘要
本文从法律风险的概念、特征、类型、产生的原因、防范机制与策略五个方面简明扼要地阐述了法律风险基本框架;旨在强调法律风险并不可怕,只要掌握了其中的基本规律和规则,就能识别风险,预防和控制风险的产生。促进企业、企业家、员工在可控的法律风险内运作,增强企业的赢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这也正是本文“防范胜于救险”主题的应有之义和目的。
 
  
关键词:风险、防范、可控、发展
  

 
在中央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建设会议上,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强调指出:“中国企业未来面对的全球化竞争将是法律、规则、标准和制度的竞争。”由此看来,中国企业(无论是国企还是私企)在全球化竞争过程中,法律与制度性因素的较量,无疑考验着中国企业的生存、发展与壮大;法律风险的管理和防范,无疑也是胜负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每个企业家必须清醒地意识到,现代企业竞争的实质已不单单是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的较量和比拼,法律、规则和标准的较量在竞争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主要体现在法律风险的管理和防范方面。
随着全球金融风暴、经济危机的蔓延,中国企业法律风险的防范显得愈益紧迫。如何驾驭、防范和管理风险,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被提上企业的重要议事日程,成为企业家和法律工作者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针对企业法律风险的管理、防范问题,提出一些粗浅建议,以供企业界朋友们参考。
一、法律风险的概念
   “风险”一词源于意大利语“risicare”,词源本意是“害怕”。现代语“风险”,语意引申为某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它不仅指损失发生的可能性,而且包括收益发生的可能性。只要某一事件的发生存在着两种以上的可能性,那么该事件就存在着风险。就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活动而言,它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法律风险就是其中之一。
“法律风险”,是指企业因法律因素而承担潜在损失的可能性。它以法律因素为产生的主要原因,以承担法律责任为后果。法律风险存在于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并且和其他风险紧密相关。实际上,其他风险的最终落脚点或者最终体现,依然表现为法律风险。引发法律风险的原因很多,通常包括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合同违约、侵犯和怠于行使、不当行使合法权益等等。
二、法律风险的特征
1.企业法律风险只是一种可能性。它不是一种必然的风险,而是一种可识别、可控制的风险。
2.企业法律风险产生的缘由是法律因素。这主要是指企业外部法治环境的状况及其变化。一方面是指法律的出台、修改和废止以及执法状况的变化;另一方面是指法律和行政执法力度的状况。法律风险的产生离不开规范企业行为的各种法律规范、政策规定以及与企业发生法律关系的各类主体。
3.企业法律风险存在于企业运营的各个管理环节。法律、法规规范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也规范了企业从设立到终止的全过程。因此,法律是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始终的一个重要标尺和依据。企业与政府、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消费者,以及企业的内部关系,都通过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调整和规范。政府对企业的指导和监督,已经从过去的以行政手段为主转变为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企业与企业作为平等的市场主体,只能依靠合同法等民商事法律、法规来调整和规范。企业内部的各种关系,包括劳动关系、质量管理与生产管理、财务管理等,都要依据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产品质量法、安全生产法、会计法、税法等法律、法规来调整和规范。企业作为法律、法规规范调整对象的主体之一,只要其行为涉及法律、法规、政策,就有可能存在法律风险。
4.法律风险发生所导致的后果是企业承担法律责任。法律风险产生于法律因素,终结于法律后果。法律风险所导致的具体后果,主要包括企业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在多数情况下,企业的法律风险造成的责任是给予经济赔偿或承担经济损失。
5.企业所面临的法律风险和其他风险紧密相关。从企业整体运营的角度看,企业法律风险和财务风险、经营风险是相互交融的;财务和经营风险的特点决定了法律风险的特点,法律风险的控制效果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财务和经营风险的大小。
6.对法律风险必须有相应的评价或鉴定。法律风险是企业的行为违背法律规范而遭到否定的可能性,因此,必须要对法律风险进行评估。企业内部可以对法律风险进行评估并主动采取应对措施,但更多的情形是由外部组织机构进行评价和鉴定,例如审判机关、仲裁庭、行政机关等。特别是2008年全国首届上市公司法律风险论坛的召开,揭开了其它机构介入评价体系的序幕。此次论坛,揭晓了20家最安全上市公司,并对最不安全上市公司也作了评价,新疆尚未上市公司进入20家最安全上市公司,也未最不安全上市公司遭到评价。
三、法律风险的类型
    企业风险,分为自然风险、运营风险、财务风险和法律风险。前三种风险分别以不可抗力、经营交易为特征,而法律风险如上所述,主要以法律因素为主要原由,以承担法律责任为后果。经营管理企业的企业家,除了要面临一般公民遇到的法律风险外,其在企业日常经营中行使权力、履行责任,需要面临众多法律风险。就法律风险内容而言,企业家所面临法律风险主要包括:
1.企业产权归属方面的法律风险;
2.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的法律风险;
3.资本市场法律风险;
4.企业重组、并购的法律风险;
5.企业产品责任的法律风险;
6企业家的权力、身体、家庭、道德、舆论风险;
7.企业家经营决策法律风险;
8.商事法律责任风险;
9.行政法律责任风险;
10.刑事法律责任风险。
四、法律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法律环境变更。即“法律本身导致意外和不利后果的风险”, 包括国家法律、法规和所在地区法规、规章的变更,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以及对某一产业政策的变化。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导致相关特定企业的法律风险。就其具体表现而言,这种风险主要来源于:
1.法律本身的变化或者发展;
2.不明确的法律变得明确;
3.尽管法律规定明确,但存在着广泛的认识错误或被广泛忽视。
(二)意外事件发生。意外事件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不可抗力事件的发生;
2.企业领导人身体意外或者被追究刑事责任以及家庭破裂、变故;
3.第三方行为。这里一般是指第三方主动的加害行为;
4.企业决策失误。这里是指企业在对成本、预期效益与风险进行比较后做出甘冒风险的决策等。这种法律风险,是企业在预见到的前提下进行抉择的一种后果,也往往是不得不冒的风险;
5.企业员工行为。这里的行为包括:
⑴合法行为,例如对外签订合同不慎受骗;
⑵非法行为,员工故意为之的道德性风险,例如蓄意破坏,盗窃企业的财产等;
⑶员工过失造成的素质性风险,例如业务不熟练造成的损失。总之,既包括不应为而为的主动行为,也包括应为而不为的消极行为。
6.因产品质量出现问题而产生的产品责任后果;
7.不擅长与媒体沟通,或与媒体对立,未处理好与媒体的关系,导致与媒体产生矛盾而引发的一系列法律后果;
8.企业面临的重大行政处罚或仲裁、诉讼行为。
五、法律风险防范机制与策略
(一)法律风险防范的基本原则
1.依法经营管理的原则。法律是防范风险的有力武器,法律如同航海中的罗盘。法律风险,往往是由于企业的违法行为所致,例如轰动全国的新疆德隆系案件。
2.诚实守信的原则。众多事实表明,企业潜在的最大危机和风险就是诚信缺失。诚实守信,是企业防范风险,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立足的最有力的法宝。
3.全程控制原则。法律风险防范,应当贯穿于决策立项、执行力、经营管理活动的始终,真正做到风险之所在,防范之所至。
4.重点防范原则。不同的行业,法律风险防范的侧重点也是不同的。对于易发及常见的法律风险,应当提前介入,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研究,以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应急预案。
5.防微杜渐原则。法律风险所导致的后果固然有大小之分,但风险防范则决不可厚此薄彼。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细节决定成败。从小处着手,从小事做起,这不仅是提高法律风险防范的意识问题,更是防范法律风险的必由之路。
(二)法律风险防范的必要性
1.市场经济存在着天然的风险。商场如战场,风险和利益本来就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从决策到交易,从经营到管理,风险无处无时不在。法律风险防范,是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2.企业及企业家的法律知识欠缺,法律意识有待提高。由于诸多历史的原因,企业家法律观念的缺失成为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现实生活中许多案例的发生,大都是因为风险防范意识欠缺所致。完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正是改变这种尴尬境况的良方。
3.企业和企业家法律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企业、企业家与法律风险之间联系的如此紧密,可谓“一荣俱荣,一损倶损”。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蔓延的大背景之下,建立健全企业和企业家法律风险防范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4.法律风险的潜在性、隐蔽性。必须看到,法律风险的识别与防范,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技术性。企业要真正做到有效防范,亟需法律工作者予以配合与协助。即使我们这些作为法律专业人士的律师,也必须将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作为一项专门的课题和项目去深入研究,作为长期的工作去坚持不懈地开展。
(三)法律风险防范机制与策略
1.建立法律顾问制度。除了建立企业内部的法律部门以外,还应当外聘具有